Saturday, May 9, 2009

0~12歲兒童理財教育 (下)

5~8歲

應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的

  5~8歲仍是建立安全感及自主性的時期,此時父母最須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自主性幫他建立規範,讓他學會面對結果、處理結果的負責任表現。

  然而,現實社會的制式規範,卻可能扼殺孩子的自主性,在此呼籲學校訂定任何規範都應有彈性,讓孩子能心服口服,且孩子的個別狀況要被尊重,不能只用一條規則就管理所有孩子。

 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已經能認知「錢」的價值,此時父母最重要的是須讓孩子知道:「錢不是憑空而來,是要努力工作才能賺錢」的觀念。父母能給小孩零用錢,是因為父母工作賺錢才有錢,讓他們知道,未來是要回饋父母的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父母在教養小孩時,千萬不要採「家事有給制」,也就是應由全家人一起分擔的家事,不該以金錢來作為要求小孩做家事的交換條件;學業成就也不該以金錢獎賞,例如考100分給多少錢,以免扭曲小孩對金錢的偏差觀念。

  父母應該啟發小孩「要工作才能賺錢」的觀念,例如簡單的打工、幫家裡顧店等能產生利潤的付出,才能賺錢。

  和孩子談論每個人的工作獲得金錢的意義不同,例如學校煮飯的阿姨每小時工資90元,當老師的媽媽每小時工資260元,當醫生每個病人診療費收250元,假設1小時可看12個病人,那每小時工資是3000元,在聊天中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因專業訓練不同,賺的錢不一樣,藉此激勵孩子向上發展的概念。

8~12歲

應讓兒童思考未來生涯規畫

  8~12歲時期的兒童開始發展理性、邏輯、思考的認知能力,生活經驗更加豐富,是最適合教小孩生活上和金錢有關的事情。

  在不造成孩子負擔的情況下,父母此時可以讓孩子認識存摺,養成儲蓄習慣,概念性地向孩子介紹理財的基本觀念。

  不過,要教孩子理財,父母本身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。其實在孩子5~12歲期間,父母就是子女最好的理財教師,因為理財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體系,父母透過本身的日常生活行為,即已展示了自己的價值體系,無形中向孩子介紹自己的理財及消費態度,因此,這也是子女最易模仿父母行為、潛移默化的關鍵時期。

  在8~12歲時期,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時,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兒童思考未來的生涯規畫,也就是讓小孩認知: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天賦,未來在社會上具有競爭力,就能擁有更多的錢財,這就是積極的理財行為。

  尤其父母要特別注意,千萬別將小孩引導到「以錢賺錢」的錯誤方向。我們常看到的「兒童理財營」,往往太偏重於教小孩用錢去賺錢,而不是發揮自己的所長、用技能去賺錢。

  就教育觀念而言,對於正值國小及國中階段的孩子,父母應著重於建立孩子的人生目標及價值體系,也就是追求幸福。雖然所有的理財目標都是在追求人生幸福,但「有錢」並不見得和「人生目標」「人生價值」及「幸福」等劃上等號。

  而且過度強調金錢的重要性,會貶抑孩子心靈的安全感,因為錢財只是孩子人生中需學會管理的一部分,並非全部。

  一人文國小校長追求的三大教學目標,就是希望讓小孩做到喜歡自己、信任自己;尊重別人、欣賞別人;無窮的求知慾。

  如此一來,孩子對自己安心、信任,在使用錢財時就會理性,不會因不安而亂花錢;且由於正確認同別人的價值行為,就不會形成「你不跟我好、我買東西送你,你要跟我好」這種用錢買友誼的不當消費行為。而無窮的求知慾養成後,為了賺錢,孩子就會主動想學賺錢的技能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