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pril 25, 2009

0~12歲兒童理財教育 (上)




 近年銀行及財金單位舉辦的兒童理財營場場爆滿,突顯父母希望孩子理財也要贏在起跑點,或至少不要養出月光族小孩的心理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課程中有些主題卻是「信用卡好好用」,換言之,銀行業者已提前向小孩展開行銷。因此,把理財教育的重責大任全交給提供商品的銀行,你能夠放心嗎?

  其實,父母才是影響小孩日後理財行為的最重要角色,因為兒童時期的人格發展,決定成人後的大部分行為。以下為兒童人格教育專家,從人格發展角度來看0~12歲兒童該給予的理財教育,提供父母@些教養建議。

理財教育應融入生活教育

以下是特別針對0~2歲、2~5歲、5~8歲、8~12歲等4個階段兒童人格發展,對未來理財行為影響的看法,以及對家有0~12歲小孩的父母教養建議。

0~2歲

應建立安全感,避免未來消費無節制

  0~2歲嬰幼兒的認知主要是透過聽、看、吸吮、說話等感官,學習和外界接觸,這時期的兒童人格發展主要是安全感的建立,應該避免嬰幼兒產生和父母分離的焦慮。

  尤其是0~2歲嬰幼兒主要是以哭聲作為引起照顧者注意的訊息,為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只要嬰幼兒一有哭聲,雖不見得要抱他,但父母應細心觀察孩子的哭聲所傳達的真正需求,是尿濕了要換尿布、肚子餓了想喝奶或是其他需求或病痛,認真看待嬰幼兒的每一次哭聲及每一個動作。

  因為0~2歲的嬰幼兒時期人格發展能否建立安全感,是影響孩子一生理財及消費行為的最重要關鍵期。成人很多的過度消費行為,背後主因是極度缺乏安全感,很多購物狂即是因為這種早期人格發展偏差導致的後果,理性上明知道這樣過度消費不對,但內心就是不安,不斷透過消費行為建立人際關係,以尋求安全感。

  因此,鼓勵父母其中一方最好在孩子2歲以前在家帶小孩。因為自己的小孩只有自己最關心,才能立即反應、並處理嬰幼兒哭聲所代表的問題。其實,安全感的建立是有延續性的,人的一生在15歲以前,都很需要父母認真對待其需求,父母在這方面做得愈早、愈好,孩子未來在錢財的使用上將會是理性的,不會因為不安而亂花錢。

2~5歲

應培養自我管控能力、避免廣告誘惑

2~5歲兒童已進入認知符號、建立自主性時期,對外界的探索能力加強,這個階段的兒童仍須在父母、師長陪伴下產生安全感,父母應提供豐富的環境,幫助他對外探索能力,並獲得成就感的滿足,而不是什麼事都幫他做好。例如父母應提早準備出門,以等待孩子自己慢慢綁鞋帶,而不是父母因趕著出門急忙替小孩綁好鞋帶。
 
 2~5歲兒童因獨立自主、探索外在的體驗,所形成的成長智慧,將會在人格發展上轉化為自我管理、管控的基本能力,將來不易受到外界刺激以及廣告誘惑,對於「錢是要被管理」的概念也會因此萌芽。
  
在《EQ》這本書中也提到有關4、5歲孩童的分組實驗:一組是寧願立刻拿到、但只有一顆糖果;另一組是願意等一下,之後可拿二顆糖果。結果願意等待、以拿更多糖果的這一組孩童,經追蹤結果,不管是後來的學業、人際關係都比較好。
 
 因此,2~5歲孩童如能有效建立獨立自主性,減少對父母的依賴,會強化自我管控能力,長大後也比較不會產生偏差的消費方式及不當的理財行為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